人造器官的事例
在血管领域,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用鲑鱼皮胶原制造了首例人造血管,尽管存在热稳定性问题,但已成功用于动物实验。人造肌肉的发展更是惊人,美国科学家制造的能自我修复并发电的人造肌肉,有望为电子设备供电,甚至应用于风能和海浪能的捕捉。
利用人造肌肉收缩和伸展的特性,一旦提供的能量足够,用这些肌肉作成的装置就能够完成跳跃、爬山甚至长途旅行等活动,从而能够做成更像人类的机器人、更轻便灵巧的人造假肢以及塑料心脏或心脏隔膜等与人类器官收缩一致的人造器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造器官在现代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其中,涉及人体功能的“人造丁丁”技术,更是为许多男性带来了福音。来自安徽合肥的王老汉,今年60岁,由于长期患有三高,他在夫妻生活方面遇到了巨大困扰。
一次是肺烂了半边,动手术换了一叶人造肺。又有一次是肝脏坏了,换了个人造肝脏。还有一次是心脏无法跳动了,换了个人造心脏。他的三次大手术,都是在未来医院里做的。在这个医院里,有许许多多人造的器官,你什么器官坏了,就可以换一个新的,就像自行车哪个零件坏了,可以调换一个新零件似的。
举例说明细胞工程的发展事例
Harrison, 蛙胚神经细胞突起,无菌操作技术。1912, Carrel,鸡胚心肌组织块长期传代培养。1940, Earle, 首创单个细胞克隆培养,建立小鼠结缔组织 L细胞系,并在1951年开发了人工培养液。
进入基因工程时代,1983年Palmiter和Brins ter通过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培育出体型硕大的转基因鼠。1987年,Gordon成功获得了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的转基因小鼠。
Kohler(1975年)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了既能在体外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有力的促进了免疫 学的发展。细胞工程技术发展迅速,试管植物、试管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继问 世。
列举一个常见生物学事件或事例等,分析其对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和内在的...
1、产生的组织结构是临床上相关的长度,暗示它们有希望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而且,由于这些培养物是微米规模的,Khademhosseini认为这是向培养有生存能力的组织迈进了重要一步。Khademhosseini表示,通过利用锁和钥匙的组件来指导共培养组织的组装,此方法能提供更佳的控制。
2、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3、马里温岛的猫灾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4、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