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传统产业效率与环保水平:海洋捕捞业:应用现代化捕捞技术和设备,提高捕捞效率,并减少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海洋运输业:优化港口设施,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海水制盐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
2、人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制定综合政策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全面发展。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如捕捞、运输与海水制盐,并注入创新元素。积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增养殖、油气开采、旅游等产业。利用海洋医药资源,开发新的医药产品。
3、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围海造陆。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
4、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海洋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产业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技术创新:鼓励海洋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环保水平,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提升海洋资源的深加工技术,开发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医药产品、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等,从而提高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 发展全面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6、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 大陆架浅海海底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矿产资源。海底还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能源的利用 海水运动蕴含着大量能量,是可再生能源且无污染。
海洋开发技术的加强海洋科技研究
1、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采取有力举措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这些方面的综合推进,旨在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目标,促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并提升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中国在海洋领域的成就显著且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科技研究 深海探测技术取得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深海,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深海研究机会。 国际海洋科研合作深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科研项目,与多个国家共同推动全球海洋科学的进步。
3、生物海洋学:探讨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和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学习海洋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观测技术,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海洋开发利用的资料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和盐,利用海洋航运,开发潮汐发电,以及欣赏海洋的自然美景,这些都是人类与海洋互动的方式。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油轮航行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导致漏油,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洋利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
海洋资源的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1、养殖水域水质退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近海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不合理的围海、砍伐、挖礁、挖砂,致使8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80%的红树林被砍伐,70%的沙质海岸受到侵蚀。
2、缺乏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根据2018年公布的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初步结果,全国共有9 600个陆源入海污染源,其中包括入海河流740余条、入海排污口7 500余个、排涝泄洪口1 350余个;海洋督察情况显示,江苏省陆源入海污染物占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
3、城市陆地污水排放问题同样影响海洋生态。不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局部海域受到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海水养殖业也是污染源之一。鱼排和高位池养虾业直接排放污水,尤其是红沙和铁炉港地区,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泻湖资源。